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982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2、闭合性颅脑损伤清除血肿、挫裂失活脑组织后颅内压仍高而行去骨瓣减压术。
3、骨瘤等颅骨病变切除后。
颅骨属膜性骨再生能力差,新生骨主要来自内层骨膜,而5~6岁后即失去骨再生能力。直径小于1cm者可以骨性愈合直径2~3cm以上者难以修复,从而遗留颅骨缺损。
发病机制

颅骨缺损的临床表现:直径3cm以上的缺损,特别是位于额部有碍美观和安全的缺损,常有这样或那样的症状,如头昏、头疼、局部触痛、易激怒、不安等表现;或者病人对缺损区的搏动、膨隆、塌陷存恐惧心理,怕晒太阳、怕震动甚至怕吵闹声,往往有自制力差、注意力不易集中和记忆力下降;或有 忧郁、 疲倦、寡言及 自卑;或因大片颅骨缺失造成病人头颅严重畸形,直接影响颅内压生理性平衡,直立时塌陷、平卧时膨隆,早上凹入、晚上凸出;或因大气压直接通过缺损区作用在脑组织上,久而久之则势必导致局部脑萎缩,加重脑废损症状,同时,患侧脑室也逐渐向缺损区扩张膨出或变形。
此外,小儿颅骨缺损可随着脑组织的发育而变大,缺损边缘向外翻,凸出的脑组织也逐渐呈进行性萎缩及囊变,所以小儿更需要完整的颅骨保证脑的正常发育。
修补材料
目前可供颅骨成形使用的修补材料有自体组织和异体材料两种,前者系用病人自身的肋骨、髂骨或颅骨,后者则

传统的非降解生物假体仅可作为颅骨缺损的填充材料。随着医学和组织工程技术的发展,各种合成生物材料相继出现,但这些材料移植后无法被机体吸收,存在排异和炎性反应,难与宿主骨整合。目前国内使用的颅骨修补材料有机玻璃、硅橡胶、钛板、钛网及其他有机材料。这些材料分别存在着易老化、易破损、不易塑形或生物相容性差等缺点,其中钛网、钛板由于易导热、导电,造成患者术后在高温环境中有头部灼热感,而且钛网板价格昂贵。对硅橡胶材料来讲,虽然生物相容性较好,却存在强度偏低的问题。理想的骨移植材料应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整合能力、化学性质稳定、术后长期维持其形状、不易滑脱移位、可预知其长期生物学性质、易于塑形、轮廓化方便、价格便宜。

颅骨缺损的治疗是施行颅骨修补成形术,但对手术的时机、方法和选用的材料以及适应证与禁忌证均须认真考虑,特别是病人要求修补颅骨缺损的目的,希望解决什么问题。因为单纯的颅骨成形术对脑外伤后功能性症状
神障碍和外伤性癫痫等表现的治疗效果是难以预测的。

目前公认的 手术指征为:
1、颅骨缺损大于直径3cm者。
2、缺损部位有碍美观。
3、引起长期头昏、头痛等症状难以缓解者。
4、脑膜—脑瘢痕形成伴发 癫痫者(需同时行痫灶切除术)。
5、严重精神负担影响工作与生活者。
对初期清创不彻底、局部已感染、颅内存有病灶及颅内压增高的病人,暂勿施行颅骨成形术。另外,部分全身情况差、神经缺损严重、不能自理生活者;或缺损区头皮菲薄有大片 瘢痕者,亦勿急于修补,可外盖局部头盔暂时保护,待条件成熟后再考虑成形手术。关于修补颅骨的材料,种类甚多,各有利弊。自体骨虽然组织反应小,但需在供骨区和植骨区两处施术,增加病人痛苦且整形效果较差。有人将大骨瓣减压所取下的骨片包埋在腹部皮下,作为日后修补之用,由于须作两处手术,而且骨片常常被吸收变小以致松动下凹,采用异体骨又因冷藏于骨库,增加了污染的机会,异物反应也较大故均已少用。
手术方法:在 局麻或 全麻下施术,头皮切口呈弧形,皮瓣基蒂部血供应充分保证。分离 头皮时勿损伤深面的硬脑膜,以免术后积液。采用覆盖法修补时,骨缺损区周边无需修整, 骨衣也不必切开,用稍大于缺损的植片覆盖在缺损区,四周用粗丝线固定在骨衣上即可。但必须使用强度大、质地好、周边薄的材料,才能与颅骨的形态和弧度相吻合。若采用镶嵌法则需沿骨缺损缘切开骨衣并加修整,然后将剪裁合适的植片镶嵌在骨缺损处,周边钻孔用粗丝线固定在骨缘上。应注意在前额部行镶嵌法修补时,勿打开 额窦,以免引起感染。术毕,应分层缝合头皮,不放 引流,适当 加压包扎。 相关词条
大骨节病 | 肋骨骨折 | 腹腔脓肿 | 视神经炎 | 脉络膜炎 |
大肠息肉 | 结节性脂膜炎 | 结核性腹膜炎 | 虹膜睫状体炎 | 急性腹膜炎 |
参考资料
1、http://www.huoguan.com/disease/d2_d13/41425/cure.html
2、http://zhuanti.qm120.com/waike/nwke/lgqs/2008070346702.htm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