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观察院前急救在高血压急症患者抢救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我院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100例实施院前急救治疗患者为此次研究主体,根据抽签法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急救治疗,观察组使用院前急救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病死率、残疾率均低于对照组,住院天数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00%,对照组为20.00%(P<0.05)。结论对高血压急症患者实施院前急救能够提升抢救效果,改善患者预后,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效果显著,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极高。
因为部分不良因素的影响,高血压患者血压容易出现迅速升高的现象,并造成其神经功能出现异常、情绪狂躁、头痛等[1]。该疾病发病时间短,病情迅速,容易造成患者残疾,甚至死亡,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2]。此次研究中,对我院50例高血压急症患者实施院前急救,观察其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我院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100例实施院前急救治疗患者为此次研究主体,根据抽签法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排除标准:①存在蛛网膜下腔、脑外伤等脑出血患者;②具有精神状态异常、语言功能异常,无法进行正常交流及沟通的患者。观察组中男22例,女28例,年龄40~82岁,平均年龄(58.47±7.62)岁;其中血压升高4例,嗜睡12例,呕吐13例,抽搐6例,失语8例,昏迷7例;对照组中男21例,女29例,年龄41~80岁,平均年龄(58.47±7.62)岁,其中血压升高6例,嗜睡11例,呕吐15例,抽搐4例,失语7例,昏迷7例。两组患者差异不大,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急救治疗,救护车接诊后,直接转入医院。观察组患者通过患者及家属拨打急救电话120,急救电话救护车出诊后,医师对患者实施院前急救,具体包括:①控制患者血压,急救医师到达急救现场之后,应马上给患者建立静脉通道,如有必要,可建立双静脉通道。对患者实施静脉滴注,在5%葡萄糖溶液500mL中融入硝酸甘油25mg,静滴速率初次为20μg/min,静脉滴注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血压,根据其血压变化程度对静脉滴注速度进行合理的调整,静脉滴注20mg呋塞米。②合并症治疗:提供患者吸氧处理,保证患者呼吸通畅,如患者具有颅内压上升现象,可提供静脉滴注20%甘露醇治疗,并对患者进行头部冷敷。如患者具有烦躁抽搐症状,可肌肉注射5~10mg安定。③护送:患者病情及血压稳定后,将患者送至医院,注意患者病情变化,对其液体管道通畅性及氧气进行检测。转运过程中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提前准备好急救药物及物品,如有必要,应将患者病情实际情况告知家属及患者。患者如果出现紧张、烦躁等情况,经对其进行5mg安定肌内注射,避免因为强烈情绪致使血压上升。使用担架对患者进行转移,在过程中需对患者头部进行保护,动作应平稳柔和,避免造成患者体位改变。回医院过程中,医师及护理人员应确保多功能监护仪运作正常,并针对患者心理情绪对其实施心理疏导,树立患者治疗的自信心。到达医院之后,工作人员在抬担架过程中应注意动作,防止患者从担架上摔落。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残疾率、病死率、住院天数、并发症发生率。并发症包括中枢性高热、气道阻塞、脑疝。1.4统计学方法:将数据纳入SPSS17.0软件中进行分析,住院天数等计量资料比较使用t来进行检验,用(x-±s)表示,残疾率、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等计数资料使用χ2来进行检验,用率(%)来表示,(P<0.05)为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病死率、残疾率对比:
观察组病死率、残疾率均低于对照组,住院天数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并发症发生率: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00%,对照组为20.00%(P<0.05)。见表2。
3讨论
高血压指以体循环动脉血压增高为主要特征,并伴随肾、脑、心等器官器质性损害及功能性损害的临床综合征[3]。属于临床上比较常见的慢性疾病,为造成心脑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该疾病主要病因包括大量饮酒、低钾饮食、高钠盐、精神紧张等,多发于中老年群体[4]。高血压疾病早期病理变化不明显,仅会出现全身小动脉张力及心排血量提高。随着病情加重,患者全身小动脉会呈现出玻璃样变性、管腔狭窄、平滑肌细胞增殖、血管壁增厚等,从而造成患者产生多器官缺血性伤害,并提升患者动脉粥样硬化风险[5]。所以,高血压病情发展具有阶段性,会造成血管、肾、心、脑出现病变[6]。高血压急症指在部分因素作用下,血压显著或者突然升高,伴随肾、脑、心等靶器官的急性损害,指继发性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7]。一般情况下,高血压急症患者具有较高的血压指标,其收缩压在210mmHg以上,但对该疾病进行鉴别时一般是靶器官损害,并不是血压指标[8]。临床类型主要包括围手术期高血压、急性心力衰竭、先兆子痫、子痫、肺水肿、急性肾功能衰竭、不稳定心绞痛、主动脉夹层、颅内出血、脑血栓栓塞、高血压脑病、急性心肌梗死等。高血压急症病情严重凶险,起病急骤,如不进行及时治疗,可对患者生命造成严重威胁[9]。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进行救治时,关键在于对其进行院前急救,可有效提升患者生命安全,争取宝贵的治疗时间,提升患者抢救成功率[10]。因为院前急救工作具有较高的要求,所以,临床上医师及护理人员应重视该方面的工作。护理人员及医师应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以及高超的操作技术,并且应该具备快速敏感的反应能力,提升患者抢救时间,分秒必争,保证患者生命安全[11]。院前急救能够在短时间内有效降低患者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院前急救措施首先对患者实施初步的救治,然后将其送至医院[12]。转送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对其进行各项监督和对应的预防方案,患者入园之前对其进行相关的急救工作,促进患者近期预后改善及提升,为患者争取时间,提升治疗效果。近几年急诊院前急救广泛应用于临床工作中,随着医疗水平的提升及进步,将院前急救用于高血压急症患者治疗中,取得显著效果,有效提升患者近期预后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受到患者、患者家属及医院工作人员的广泛欢迎,具有推广价值[13]。高血压急症属于一种心血管急危重症,具有高度危险性,一旦高血压患者出现血压骤升并且伴随肾、脑、心等器官功能异常现象,应及时到医院进行诊断及治疗,避免出现较为严重的并发症[14]。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00%,对照组为20.00%(P<0.05)。观察组病死率、残疾率均低于对照组,住院天数短于对照组(P<0.05)。表明在高血压急症患者救治中应用院前急救措施,对患者疾病治疗具有重要作用。综上所述,将急诊院前急救用于高血压急症患者救治中,不但能够降低患者残疾率及病死率,且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患者住院天数,救治效果十分显著,具有临床使用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吴永春.探讨院前急救在高血压急症患者抢救过程中的临床应用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42(15):49+52.
[2]高翔,张巍,陈功,等.院前急救流程在严重创伤患者救治中的临床价值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38):51-52.
[3]韦都宁.院前急救护理改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后的作用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6):24-25.
[4]杨红梅.高血压急诊院前急救70例临床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54):37-37.
[5]董桐,吴世玲.高血压急诊院前急救50例临床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56):44-44.
[6]马世国.高血压急诊院前急救的应用措施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6,32(1):26-26.
[7]王莹.浅析高血压危象急症患者的院前急救[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5):271-272.
[8]王涛.院前急救与院内急救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救治中的临床效果[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7,20(9):20-21.
[9]赖伟林.重症颅脑损伤患者院前急救中行早期气管插管的临床价值分析[J].临床医药实践,2017,26(04):17-19.
[10]郭雅波.院前急救护理对急诊昏迷患者预后影响临床分析[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5,26(4):506-507.
作者:陆卓然 单位:大连海事大学校医院内科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