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研究选取2015年6月~2018年1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84例患者为试验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B组,每组42例。A组:24例男,18例女;年龄23~72(47.6±5.4)岁;病程1~8(5.2±1.3)年;B组:26例男,16例女;年龄24~74(47.9±5.3)岁;病程1~9(5.5±1.2)年。研究纳入对象经临床检查,确诊为溃疡性结肠炎,所有患者都符合相关的医学伦理审核标准,且对研究内容知情。
1.2方法
A组采用常规护理,护理内容包括病情与生命体征监测、健康宣教、用药指导、饮食护理等。B组采用协同护干预模式,护理内容有以下几点:①积极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明确患者及其家属对疾病的认识程度;与患者及其家属建立信任关系,制定共同的护理目标,提高患者的护理依从性。②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有关协同护理模式的知识、护理方法、护理成功案例、溃疡性结肠炎的相关知识,培养患者及其家属的自我保健、护理意识;使患者及其家属了解坚持服药的重要性,使其严格按照医嘱用药。③对患者进行生活干预,饮食上叮嘱患者多食清淡易消化,富含蛋白质和微量元素的食物,忌食生冷、油腻、刺激肠胃的食物;戒除烟酒、注意饮食卫生,确保肛周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感染。④采取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消除患者的负面情绪,鼓励患者家属给予患者更多心理支持,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焦虑(SAS)、抑郁(SDS)评分与生活质量评分状况。其中,SAS及SDS评分得分越低,表明焦虑、抑郁程度越轻。生活质量采用SF-36量表评分进行评估,评估内容包括躯体疼痛、生理职能、情感职能、社会功能等8个方面,总分100分,得分越高,表明生活质量越好。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分析各项研究数据,计数、计量数据用n(%)和(x±s)表示,组间差异用x2和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AS、SDS评分比较
两组护理前SAS、SDS评分差异不明显(P>0.05),B组护理后SAS评分与SDS评分分别为(44.2±3.3)、(44.7±1.1),均明显低于A组的(50.6±3.5)、(52.6±1.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护理前的各项生活质量因子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B组护理后的上述生活质量因子评分明显高于A组,组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此次研究通过给予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不同的护理干预,结果显示B组患者护理后的SAS评分与SDS评分明显低于A组,但其生理职能、情感职能、躯体疼痛、社会功能评分明显高于A组,表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采用协同护理模式干预的效果显著优于常规护理的效果。协同护理模式作为新型的护理干预模式,通过为患者提供全面、系统和优质护理服务,对患者实施心理干预,能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调动患者的治疗积极性,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增强临床治疗效果,达到减轻患者焦虑、抑郁和疾病疼痛程度,改善患者情感、生理和社会功能,提升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2]。综上所述,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采用协同护理模式进行干预,有助于消除患者焦虑、抑郁的负面情绪,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适合在临床上应用。
参考文献
1孙书萍,李振国.溃疡性结肠炎80例观察与护理[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4,11(36):125~126
2刘坤,于晏,王英杰,等.协同护理模式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生活质量和住院次数的影响[J].护理管理杂志,2016,16(01):50~52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