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耳道炎 外耳道炎指外 耳道灼热、疼痛、耳闻感,重者伴全身发热、不适感,耳周 淋巴结肿大。检查可见外耳道弥漫性充血、肿胀,重者 外耳道狭窄,皮肤溃烂 。慢性外耳道炎外耳道不适和痒感,并有少量分泌物。 疾病概述
外耳道炎影像 细菌感染所引起的外耳道弥漫性炎症。外耳道炎可分为两类,一类为局限性外耳道炎,又称 外耳道炎疖(furuncleofextrnalauditorycanal);另一类为外耳道皮肤的弥漫性炎症,又称弥漫性外耳道炎(diffuseotitisexterna)。
生理挖耳或异物损伤,药物刺激,化脓性中耳炎的脓液或游泳、洗澡等水液浸渍。引起外耳道皮肤角质层肿胀,阻塞毛囊、有利细菌生长易致本病,常常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绿脓杆菌、变形杆菌等。
外耳道疖时耳痛剧烈,张口咀嚼时加重,并可放射击至同侧头部;弥漫性外耳道炎急性者表现为耳痛,可流出分泌物。要预防外耳道炎必须注意纠正挖耳习惯,游泳、洗头时污水入耳后应及时拭净,及时清除或取出外耳道耵聍或异物。总之,保持外耳道干燥、避免损伤、最为重要。
病因分型外耳道炎造影 外耳道皮肤外伤或局部抵抗力降低时易发病如挖耳、游泳进水、 化脓性中耳炎长期脓液的刺激等此外,有变应体质和糖尿病者易反复发作。常见 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绿脓杆菌和变形杆菌等。
外耳道炎是由细菌感染所致的外耳道皮肤的弥漫性炎症,任何年龄均可发病。
挖耳或异物损伤、药物刺激、化脓性中耳炎的脓液或游泳、洗澡等水液浸渍,易引发急性外耳道炎。其它疾病如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贫血、维生素缺乏、糖尿病等亦可导致本病的发生。急性外耳道炎如治疗不及时或不得当会转为慢性。
临床表现外耳道炎示意图 外耳道疖时耳痛剧烈,张口咀嚼时加重,并可放射击至同侧头部。多感全身不适,体温或可微升。当肿胀严重堵塞外耳道时,可有耳鸣及吸力减退。检查有耳廓牵引痛及耳屏压痛,外耳道软骨部皮肤有局限性红肿。红肿成熟破溃后,外耳道内积脓流出耳外,此时耳痛减轻。
外耳道后壁疖肿严重者可使耳后沟及乳突区红肿,应注意与急性乳突炎鉴别。急性乳突炎者多有急性或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病史,发热较明显,无耳廓牵拉痛,而有乳突部压痛;有鼓膜穿孔或鼓膜明显充血,脓液较多;X线乳突摄片示乳突气房混浊或有骨质破坏。弥漫性外耳道炎急性者表现为耳痛,可流出分泌物。检查亦有耳廓牵拉痛及耳屏压痛,外耳道皮肤弥漫性红肿,外耳道壁上可积聚分泌物,外耳道腔变窄,耳周淋巴结肿痛。慢性者耳发痒,少量渗出物。外耳道皮肤增厚、皲裂、脱屑,分泌物积存,甚至可造成外耳道狭窄。
病理体征外耳道炎 外耳道灼热、发痒、疼痛、呈弥漫性充血、肿胀、表皮糜烂先为浆液性分泌物,继而变为浆液性或脓性分泌物,皮肤肿胀较甚者,可引起外耳道狭窄或闭塞。
遮蔽鼓膜,产生传导性耳聋及耳鸣,由于分泌无刺激,屏间切迹或耳垂亦可受累。重者耳周淋巴结肿大、有压并可出现全身发热。不适等症状。
迁延为慢性者,主要为耳部不适和痒感,常有少量分泌物,听力稍减退,外耳道皮肤充血或增厚,或覆有痂皮痂皮系爱少量脓液或碎屑。有时揭去痂皮可致出血,鼓膜可浑浊、增厚,标志不清,或因鼓膜上皮受损,其表面有少量肉芽形成。
诊断检查
外耳道炎--诊断 外耳道疖检查有耳廓牵引痛及耳屏压痛,外耳道软骨部皮肤有局限性红肿外耳道后壁疖肿,严重者可使耳后沟及乳突区红肿,弥漫性外耳道炎检查亦有耳廓牵拉痛及耳屏压痛,外耳道皮肤弥漫性红肿,外耳道壁上可积聚分泌物,外耳道腔变窄。耳周 淋巴结肿痛,
外耳道皮肤外伤或局部抵抗力降低时易发病,如挖耳、游泳进水、化脓性中耳炎长期脓液的刺激等。此外,有变应体质和糖尿病者易反复发作。控制感染、清洁局部、去除脓痂,促使干燥、急性期、可全身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服用止痛剂、外耳道肿胀渗液较甚者,可用5%-8%醋酸铝纱条敷塞外耳道。并定患者每隔3-4小时自行滴入上述药液,每天更换纱条,有收敛消炎作用,可促使干燥,或用2%—5%硝酸银液涂布,或选用抗生素与类固醇激素类合剂,糊剂或霜剂局部应用。慢性者局部亦可应用抗生素(如多粘霉素、新霉素等)与激素类(如强的松龙、地塞米松等)合剂、霜剂、粉剂等换药、涂敷或吹入、积极治疗感染病灶如化脓性中耳炎、加强全身某些有关疾病的诊治如贫血、维生素缺乏症、内分泌紊乱、糖尿病等。
中药可用耳炎灵(见外耳道疖肿)小纱条湿敷局部,促使愈合。慢性期,局部用皮炎平软膏涂敷或中药耳炎灵小纱条湿敷效果较好;若外耳道增厚、粗糙,可用中药紫归油(紫草、当归各等份,麻油适量,药入油中煎炸,待药成黑黄色时,下火,候凉备用。功用活血润肌,消肿止痒,适用于外耳道炎、外耳湿疹之局部皮肤粗糙、增厚者)涂敷。
疾病治疗
外耳道炎--治疗 本病相当于 中医学“ 耳疮”等范畴。其病是因风热邪毒侵袭,与气血相搏,结聚耳道;或肾阴不足,虚火上炎,侵犯耳窍而发病,亦可因肝胆火盛,上犯耳窍,气血壅滞,化腐而成脓。
临床常见的证型有:
1.肝胆湿热型:证见耳部剧痛,耳前或耳后肿大疼痛,如肿塞耳道,可出现暂时听力减退,耳道局限性红肿,顶部可见黄色脓点,周围肌肤红赤,兼见黄粘液,全身发热,口苦咽干,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
2.风热邪毒型:证见耳部灼热疼痛,张口、咀嚼或牵拉耳壳压迫耳屏时疼痛加重,耳道局限性红肿,表面有黄白色分泌物,全身有恶风发热,头痛,周身不适,舌质红,苔白,脉浮数。
一、可选用的西药
1.局部治疗:
(1)棉栓子或纱条浸泡有效药物,如1%酚甘油、8%醋酸铝等,塞进外耳道内。
(2)在 耳镜或手术 显微镜下用3%双氧水清洗耳道脓液和皮屑,尤其注意耳道深部的前隐窝。
(3)局部滴用抗生意可能引起刺激反应,宜与氢化可的松联合使用。如 新霉素、 庆大霉素与 氢化可的松油膏合用。
(4) 炉甘石洗剂可以止痒,1%酚甘油也有止痒作用。
(5)怀疑与过敏有关时,可将氢化可的松滴入耳道。
2.全身治疗:
(1)严重病例可全身使用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2)耳痛剧烈者可酌倩使用镇静止痛剂。
二、可选用的中成药
1.肝胆湿热型:
(2) 龙胆泻肝丸(片):水丸剂成人每次3-6g,一日3次,温开水送服。7岁以上儿童服1/2成人量。片剂每次4-6片,一日3次,温开水送服。
(3) 滴耳油:外用,滴耳前洗净患处,每次2-3滴,滴于患处,一日3-5次。
(4) 片仔癀:1-8岁儿童每次服用0.15-0.3g,8岁以上儿童及成人每次服用0.6g,一日2-3次,温开水送服。外用,切成薄片冷开水调化,涂敷患处,一日数次,保持湿润。
2.风热邪毒型:
(1) 连翘败毒丸:每次6g,一日2次,温开水送服。
(2) 清血解毒丸:每次6g,一日l-2次,温开水送服。
(3) 化毒丸:每次1丸,一日2次,温开水送服。
(4) 清热暗疮丸(片):丸剂每次2-4丸,或片剂每次2-4片,一日3次,温开水送服,14天为一疗程。小儿酌减。
(5) 复方大青叶合剂(冲剂):合剂每次10-15ml,一日2-3次;冲剂每次1袋,一日3次,开水冲服。必要时用量可加倍。儿童用量酌减。
(6) 如意金黄散:外用,用清茶、醋、植物油或蜂蜜调敷患处。
(7) 疮疡膏:外用,温化后贴敷患处,一日更换1次。
冲洗疗法
方法一
取位:外耳道
操作方法:菊花50克、蒲公英50克,水煎汤冲洗外耳道。或用高渗盐水冲洗外耳道内积存的分泌物及碎屑,拭干后用涂有抗生素及肾上腺皮质激素合剂的棉条塞外耳道。此法对于弥漫性外耳道炎效果较好。
方法二
操作方法:取 黄连120克、 枯矾45克、 甘油1000毫升、 冰片0.6克,先将黄连煎水2次,浓缩液为1000毫升,过滤,加入枯矾再过滤,然后加入甘油、冰片拌匀装瓶备用。每次取适量冲洗外耳道。 常用中药
本病属中医的耳疮范畴,多因风热侵袭或热毒望盛所致,治宜疏风清热,解毒消肿。
1.内服药银翘丸、牛黄解毒丸口服每次1九日2次。
2.外用药
① 黄连膏、 紫金锭外耳道涂敷。
②中药 菖蒲、 附子等量共研末和香油滴耳。
③如伴有耳周围肿胀。可以水调散外敷(即 黄柏研末后加等量 石膏和凉开水调成糊状涂布耳周肿胀处或以湿热毛巾敷局部)。 疾病预防
外耳道炎 注意纠正挖耳习惯,游泳、洗头时 污水入耳后应及时拭净,及时清除或取出外耳道耵聍或异物。总之,保持外耳道干燥、避免损伤、最为重要。
贴士
1、未病时就注意卫生,尤其是儿童。凡有化脓性中耳炎、耳疖肿、婴儿湿疹者,更应格外注意局部的干净与干燥,保持耳及其周围清洁,并要注意不要乱掏耳朵。
2、既病之后,切忌水洗。如其污秽或痂皮堆积,可先用植物油涂擦,待其疏松之后,再用纱布或消毒过的软纸轻轻擦净。实在必须洗涤者,用 苦参汤。
3、按时更换外用药,按时进服内服药。
4、痒时忌搔抓,必要时泡些 食盐水,滴在痒处。其浓度以能达到止痒为标准。如是小儿要防止他乱抓搔擦。
5、患病期间,忌酒类、辛辣食品(如 大葱、 大蒜、 韭菜、 辣椒、 胡椒、 芥菜、 雪里红、 姜、 咖喱)、腥物、淡水产品、 海鲜。
6、洗澡、理发、浴身,注意防止污水入内,在洗头、游泳之前可以用特制的 橡皮塞或干净的 棉球堵塞外耳道。
7、患病之后禁止游泳。
8、忌一切海味鲜发物、 榨菜、 芥菜、雪里红等食物。 相关词条
脑血管畸形 | 白塞氏病 | 大动脉炎 | 乳糜泻 | 脑萎缩 |
先天性脑血管畸形 |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 | 静脉曲张 | 动脉栓塞 | 大动脉 |
1、http://www.huabeihp.com/222/9035.html
2、http://www.cnkang.com/jbdq/wgk/ebh/wed/200608/15041.html
3、 http://www.xywy.cc/html/jbzt/ebh/wedy/20080130/31286.html
4、 http://www.sp120.com/news/20050811/1256.htm
5、 http://www.daoyi.com/drug/html/200009/6000000188270.html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