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单胞菌肺炎 气单胞菌属(aeromonas)目前有10个菌种,主要有 嗜水气单胞菌(A.hydrophilic)、 豚 鼠气单胞菌(A.caviae)及 温和气单胞菌(A.sobria)等。以往多认为气单胞菌是一种低毒力的条件致病菌。要传染源为带菌动物和病人,有原发病者如血液病、肝硬化、肾病、肿瘤以及使用广谱抗生素过程中等均易感本病。 体征
气单胞菌肺炎 1.肺炎型常继发于某些慢性病,如血液病、肝硬化、尿毒症、肿瘤等。肺部损害时可出现发热、咳嗽、咳痰、胸痛等症状,若合并 败血症,则预后较严重。
2.急性胃肠炎型主要表现有低热(38℃以下)、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呈水样便或霍乱样腹泻。腹泻有时迁延数周。一般临床表现轻,无并发症,病程较急性菌痢为短。
3.局部皮肤感染型伤口因接触污染的土壤、水源后可发生局部感染。局部可呈现溃烂、坏死或蜂窝织炎以及皮肤软组织脓肿。
4.其他可累及其他多种脏器,如发生 脑膜炎、 胆囊炎、 骨髓炎、 心内膜炎、 骨关节化 脓性炎症和 坏死性肌炎等。 病因
气单胞菌肺炎 嗜水气单胞菌是早在1937年Miles等自一名结肠炎病人的大便标本中分离得到。本菌属为革兰阴性短杆菌,(1~4)μm×(0.4~1)μm,排列成单或成双,两端钝圆,单鞭毛,有穿梭样动力,无芽孢,有薄荚膜。本菌属需氧及兼性厌氧菌。在血平板上形成灰白色、光滑、湿润、凸起、直径2mm左右菌落,76%菌株有β型溶血环,3~5天菌落成为暗绿色。在肠道选择性培养基(如S.S、EMB、麦康凯琼脂平板等)上形成乳糖不发酵菌落,菌落较混浊、乳灰色无臭味。氧化酶试验阳性,可与大肠杆菌区别。本菌属对糖类的利用是发酵型的,产酸或产酸产气,以资与假单胞菌属区别。在30℃条件下培养本病菌,在 葡萄糖、 甘露醇、 麦芽糖和 海藻糖中产酸,通常伴有产气;还在蔗糖、阿拉伯糖、山梨醇中产酸产气。本菌的抗原结构尚不清楚。 生理
气单胞菌肺炎 致病性气单胞菌可以产生肠毒素、溶血素、杀白细胞素、上皮细胞黏附因子、细胞固缩因子;还有各种细胞酶,如蛋白酶、明胶酶等,产生肠毒素的菌株菌体表面在电镜下可见浓密的纤毛覆盖。肠毒素可使乳鼠的肠积液水肿而透亮;还可使CHO细胞(中国仓鼠卵巢细胞)形态改变,自卵圆形变为梭形,甚至萎缩崩解。溶血素可使人、兔、羊的红细胞发生溶解。本菌对蛙及鱼等冷血动物有强烈致病性,豚鼠、大白鼠、地鼠等温血动物接种该菌后,可致全身肌肉坏死而死亡。当机体全身或局部防御机能减退时,本菌可以引起肺炎、 急性胃肠炎、 蜂窝织炎以及 胆囊炎、脑膜炎等多种疾病。 诊断
气单胞菌肺炎 诊断:诊断须结合临床综合判断,参考流行病学史,若血、痰液培养阳性可确诊,若肺炎合并胃肠炎型者,粪便培养可获得致病菌,有助于诊断。
实验室检查:
1.直接涂片一般可以采取痰液、脓汁和粪便标本,经直接涂片,干燥固定用革兰染色后镜检。气单胞菌呈 革兰阴性短杆菌、两端钝圆、无芽孢。
2.细菌培养标本可用磷酸缓冲剂于4℃作低温冷增菌,每隔1、3、7天移种于麦康凯平板,可直接分离接种于麦康凯平板,然后置35℃培养24h,本菌属呈乳糖不发酵菌落,菌落较混厚、灰白色、大小约1.5~2mm。
其他辅助检查:X线表现有大叶性肺实变或弥漫性斑片状阴影,少数呈支气管肺炎或两侧肺外周浸润。 鉴别
气单胞菌肺炎 1.心源性哮喘左心功能不全常出现夜间发作性呼吸困难,伴有呼气性喘鸣时症状酷似 支气管哮喘。此类病人常有明显心脏病史和体征,多呈端坐呼吸,可有双肺底弥漫性细湿啰音等体征,鉴别有困难时,可吸入选择性β2受体兴奋药作诊断性治疗。
2.自发性气胸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基础上出现的气胸,气胸体征常不明显,而表现为突发性呼吸困难。部分患者出现呼气性哮鸣(尤其是气胸对侧),临床上容易与哮喘混淆,要提高警惕性,有可疑者及早作X线检查以明确诊断。
3.大气道阻塞性疾患肿瘤、异物、炎症和先天性异常等均可引起喉、声门、气管或主支气管(腔内或外压性)阻塞,引起呼吸困难和喘鸣音。但这种喘鸣音常在某一部分特别明显,多为以吸气相为主的双相性喘鸣音,常伴双肺底支气管呼吸音异常增粗。喉部检查,X线气管额面断层摄片及纤维支气管检查可以明确诊断。
4.外源性过敏性肺泡炎此病可出现典型的哮喘表现,但这些病人常有变应原(枯草、鸽粪等)接触史,X线胸片可见弥漫性肺间质病变呈斑片状浸润,血嗜酸性粒细胞显著增高,有助于鉴别。
5.急、慢性支气管炎此类病人可出现喘鸣音和呼吸困难,而哮喘患者亦可以无喘鸣音而仅有发作性干咳。临床上有时难以鉴别。但支气管炎患者的症状没有发作性的特点。慢性支气管炎有长期慢性咳嗽,支气管炎咳痰一般较多,支气管扩张剂吸入试验或昼夜PEF波动率测定有助于鉴别。
6.变态反应性支气管肺曲菌病(allergicbronchopulmonaryaspergillosisABPA)常以反复哮喘发作为特征,伴咳嗽,咳痰,痰多为黏液脓性,有时伴血丝,可分离出棕黄色痰栓,常有低热,肺部可闻哮鸣音或干啰音,X线检查可见浸润性阴影,段性肺不张,牙膏征或指套征(支气管黏液栓塞),周围血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增高,曲菌变应原皮肤点刺可出现双相皮肤反应(即刻及迟发型),血清IgE水平通常比正常人高2倍以上。
7.胃食管反流(GER)鼻后滴漏综合征(PNDS)食管贲门弛缓症,贲门痉挛等疾病中,常出现胃或十二指肠内容物通过食管下端括约肌反流入食管的现象,反流物多呈酸性。只要有少量被吸入气管,即可刺激上气道感受器通过迷走神经反射性地引起支气管痉挛,而出现咳嗽和喘鸣,有报道认为在严重哮喘病人,其GER的发生率可接近50%,说明GER至少是使哮喘病人不断发作,症状难于控制的重要诱因,对GER进行针对性治疗,可明显改善哮喘症状。鼻后滴漏综合征(PNDS),常见于慢性鼻窦炎,其分泌物常在患者平卧时通过后鼻道进入气管,可引起类似哮喘的咳嗽和喘鸣症状,同时也是部分哮喘患者反复发作及疗效不佳的重要因素。
治疗
气单胞菌肺炎 本菌对 链霉素、 庆大霉素、 卡那霉素、 氯霉素、 磺胺甲噁唑(SMZ)、 多黏菌素B均高度敏感,对四环素中度敏感,因可产生β-内酰胺酶,故对多数青霉素和头孢菌素均不敏感。最近发现有对氯霉素、链霉素耐药株。在较长期用药中应密切注意药物的毒副反应,尤其是氯霉素对骨髓的抑制作用。此外,应积极治疗原发病并辅以对症及支持疗法。胃肠炎型者通常为自限性经过,一般无需抗菌治疗;对重度腹泻者应及时补充水和电解质,可加用 诺氟沙星、 环丙沙星、 氧氟沙星、 司 氟沙星( 司帕沙星)等喹诺酮类抗菌药物。 预防
气单胞菌肺炎 1.忌辛辣食物:辛辣食品性质温热,而肺炎又属热病,两热相加,使病情加重。所以肺炎患者在膳食中不应加入 辣椒、 胡椒、 芥末、 川椒等调味品。酒也属辛热之品,可刺激咽喉及气管,引起局部充血水肿,肺炎患者应禁用。
2.忌油腻食物:肺炎消耗人体正气,影响脏腑功能,易于导致消化功能降低,食物应以高营养、清淡、易消化为宜。不要吃大鱼、大肉、过于油腻之品,以免中焦受遏,运化不利,营养反而不足。
3.水果要适量也要选择品种:多数水果对本病有益,但不宜吃甘温的水果,如桃、杏、李子、橘子等,以免助热生痰。如果过量的吃一些寒凉性质的水果,可损伤到脾胃的阳气,有碍运化功能,不利于疾病的康复。
预防
1.积极给予心理疏导,使患者能够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家人需多陪伴病人,给予生活上的照顾。
2.注意观察呼吸次数及深浅情况,如出现口唇紫绀,呼吸困难时应取半卧位,给予氧气吸入,有条件可静滴强的松或地塞米松等,以缓解症状。
3.每天观察体温变化,轻度发热可予以30%酒精或温水擦浴。推拿涌泉穴,合谷穴,曲池穴等,重者可用激素、抗生素静滴。中药降温可用柴胡注射液、穿琥宁、清开灵注射液等。
4.注意咳嗽的变化和伴随症状,对有痰不易咳出者,可轻拍背部,由下往上帮助排痰。口服甘草合剂、必嗽平。如干咳不能入睡时,可口服可待因0.3克。
5.保持室内清洁,空气新鲜,室内温度一般在18~20℃为宜,湿度以60%~65%为佳。
6.注意定时更换衣服、床单、被褥。保持口腔清洁,增加抗病能力,预防交叉感染。
7.接种肺炎疫苗。该疫苗注射于上臂外侧皮下,只需注射一次,保护期可达5年以上。疫苗接种后,少数人可在注射局部有轻微肿痛,极少数人(少于1%)可出现低热,均可在2~3天内恢复。
8.吸烟者一定要戒烟。
春季,尤其是早春时节,发病率和死亡率骤然升高。
1.参加活动。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
2.合理营养。在补充足量优质蛋白、维生素、微量元素食物的同时,适当多吃些滋阴润肺的食物,如梨、百合、木耳、芝麻、萝卜等。
3.注意居室卫生。老年人居室应经常保持清洁,空气新鲜,阳光充足,温、湿度适宜,定期消毒。
4.根据中医“百病从寒起”、“风为百病之长”的理论,注意防病、防风保暖以防寒邪侵袭,引起感冒。
1.传染源主要传染源为带菌动物和病人。冷血动物(如鱼等)为本菌的重要自然宿主,为引起人类感染的主要来源。人亦可作为传染源,引起人与人之间的传播。
2.传播途径主要通过接触污染的土壤、水源,尤其是皮肤有破损时,或食用被污染的牛奶、鸡肉、猪肉等罹患。也可因呼吸道吸入含有致病菌的气溶胶而罹患。
3.人群易感性人类对气单胞菌普遍易感,当机体全身或局部防御功能减退或免疫功能低下时更易感。
4.流行特征本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可从土壤、水源以及人的粪便标本中分离得到。污染水源是造成本病散发或地方性流行的重要原因。家畜、家禽亦可受感染。有原发病者如血液病、肝硬化、肾病、肿瘤以及使用广谱抗生素过程中等均易感本病。
支气管扩张 | 细菌性肺炎 |
支气管炎 | 肺炎支原体肺炎 |
急性干酪性肺炎 | 病毒性肺炎 |
参考资料
1.http://www.kongfz.com/bookstore/6618/book_50335304.html
2.http://rkb1.e23.cn/html/rkdb/20081103/rkdb4147919.html
3.http://www.zcom.com/preview/7930/6/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