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比冀线虫病

-浩先森strong、
温馨提示:抵制诈骗,加强自我保护,以任何理由索取财物,均涉嫌违法,请提高警惕!
汪护士让你的护理工作变得更简单 | 汪护士官网原创文章如转载请注明来源

每天12:00
无论你在哪里,请记得打开手机来汪护士找资料

兽比冀线虫

             

疾病描述 兽比冀线虫病传播方式 现已知本属虫种共十余种,其中已发现只有喉兽比翼线虫和港归兽比翼线虫偶可在人体咽喉部、气管支气管等部位寄生,引起人体兽比翼线虫病或比翼线虫病。全世界已有100多个病例报道。我国自 瞿逢伊(1997)首次报道于1975年在上海发现首例人体感染喉兽比翼线虫病之后,又 陆续报道了12例,其中1例为港归兽比翼线虫是首次确认和报道的新种。
                 
喉兽比翼线虫成虫虫体为鲜红色, 雌性体长8.7-23.5mm,口囊内具脊状齿8个,尾部末端尖削,雄虫体长3.0-6.3mm,交合伞宽短,交合刺1根。港归兽比翼线虫成虫的不同之处是:虫体前端具唇瓣6片;雄虫具交合伞外边缘带,缺交合刺。两种兽比翼线虫卵相似,呈 椭圆形,无色透明,大小为75-80μm×45-60μm,内含多个 胚细胞或 幼胚。              症状体征 虫体 兽比翼线虫的致病作用,在早期,肺部短暂的浸润性炎症,随后比较为 气管炎样的表现。本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咳嗽、哮喘及咯学,伴有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若虫体寄生咽喉部,可出现搔爬刺激感和阵发性干咳,用 抗生素药物治疗,症状不能得到明显改善,有的患者可咳出带有色条状血样物(即虫体的痰,有的经支气管内窥镜检可发现支气管壁上附有活动的血红色虫体或囊包块。    同时伴有食欲减少,生长不良,消瘦,严重者废食、腹泻,粪便红色带粘液。特征性症状是 呼吸困难,常伸颈张口呼吸,并常伴发咳嗽和打喷嚏,时常摇头,欲排出气管内粘液和虫体,严重者因 窒息、衰竭而死。病变可见肺脏溢血、水肿和大叶性肺炎,气管有卡他性、粘液性炎症,有被带血粘液所包围的虫体。根据特殊的开口呼吸症状,经剖检或打开口腔观察及用棉拭子插入气管擦裹,在气管中发现虫体或者用漂浮法在粪便中查到虫卵即可 确诊。          疾病病因 幼虫 本病是由比翼科比翼属气管比翼线虫及斯氏比翼线虫寄生于鹅、鸡等 禽类气管引起的,因病禽张口呼吸,又名 开口虫病。因其寄生状态总是雌雄虫交合在一起,故名比翼线虫病。虫体因吸血而呈鲜红色,雌虫比雄虫大,长5—26毫米之间,雄虫长2—6毫米之间。雌雄虫常处于交合状态,外观呈“Y”字型。雌虫在气管内产卵,卵随气管 分泌物咳出体外或咽下随粪便排出体外。鹅食入感染性幼虫卵或孵出的感染性幼虫后感染。幼虫也可被蚯蚓、 蛞蝓、蜗牛、蝇等摄入,但在其体内不发育而以包囊形式长期生存,当鹅食入了这些动物后被 感染。幼虫先移行到肺,然后到气管内发育为成虫。同时,野鸟和野生火鸡任何年龄都易感但不发病而成为本病的自然宿主。本虫生活史过程尚未研究清楚,根据已报道的 临床病例,并结合同类寄生虫的 生物学资料分析,成虫寄生在终宿主(牛、羊或鸟类)的气道内,虫卵随口腔分泌物或粪便排出体外,发育为感染期虫卵,当人和动物误食被此期虫卵污染的水或食物时而获得感染。龟和鳖可能是其转续宿主或中间宿主,幼虫寄生在其肝胆、 肌肉等部位。当人生食或半生食 龟蛋及龟、鳖的肝、胆和血时亦可获得感染。被食入的感染期虫卵,卵内幼虫在消化道孵出,继而浸入肠粘膜,穿过肠壁,经血流到达肺部,穿过肺泡上行至气管,定居于支气管、气管和 咽喉部发育为成虫。据分析自感染至发育成熟约需70天左右。              病理生理

兽比翼线虫的致病作用,在早期,肺部短暂的浸润性炎症,随后比较为气管炎样的表现。本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咳嗽、哮喘及咯血,伴有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若虫体寄生咽喉部,可出现搔爬刺激感和阵发性干咳,用抗生素药物治疗,症状不能得到明显改善,有的患者可咳出带有色条状血样物(即虫体)的痰,有的经支气管内窥镜检可发现支气管壁上附有活动的血红色虫体或囊包块。             

诊断治疗 兽比冀线虫病诊断 诊断本病依据是从患者痰液中或从支气管镜检物或肺泡罐洗液中发现虫体或虫卵。             

对本病的防治应堆积发酵粪便,搞好鹅舍及运动场的卫生及消毒,消灭蚯蚓等贮藏宿主,在常发鹅场及地区,应用药预防。防治药物为:碘溶液,碘片1.5克,碘化钾1.5克,蒸馏水1500毫升,雏鹅每只1—1.5毫升,气管注射或用细胶管灌服;噻苯唑,按0.1%混饲,连用2周;丙硫咪唑,50—100毫克/千克体重内服,效佳。

虫体排出或摘除后,病可自愈,重感染病例应及时确诊并用阿苯达唑或甲苯咪唑治疗。             

用药安全

本病属人兽共患病,食草动物是此病原的保虫宿主。本病大多发现于南美及加勒比地区。我国报道的13个病例分布广州、吉林和上海。在此13例患者中,3例因食入未煮熟的龟血而感染,3例在发病前20天有生吃鳖的肝或胆史。 鉴于本病的临床表现与一般呼吸道疾病的症状极易混淆,轻度感染又可自行排出虫体而痊愈,可能导致临床有不少漏诊或误诊,在有不良饮食习惯或处在不良生活环境的情况。

相关词条

哮喘 混淆 加勒比 甲苯咪唑
丙硫咪唑 细胞 支气管 呼吸疾病

参考资料

 1.http://www.yongyao.net/jbhtml/sbjxcb.htm 

2 http://sysczn.com/article.asp?id=9349

3 中国医药大全 (上海出版社 1998年)

4 中国医药百科知识

作者:汪护士。让你的护理工作变得更简单,这里有你想要的一切!
✬ 汪护士【www.nhushi.cn】不忘初心,不弃初念✬

  广告

联系我们
付费后若不能复制,请刷新页面重试。如有问 题,再加客服微信 在线时间:星期一至六10:30~12:3014:00~18:00
免费复制
微信扫码关注领取验证码
注:需在公众号回复"验证码"
输入验证码后可免费复制
付费复制 免费复制 付费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价格:4.99元

支付宝支付
联系客服
扫一扫,支付¥4.99

正在加载二维码...

支付完成后,请等待10秒左右,请勿关闭此页
「 欢迎使用微信扫一扫通过小程序访问该文章 」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暖和时-汪护士官网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06 W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